新闻动态

NEWS TENDENCY

【浦东康信】视角为什么取消奥赛高考加分,奥赛含金量反而更高了?

发布时间:2018-03-22 作者:康信小额贷款 1481次浏览

导读

取消奥赛加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近几年的教育招生文件里,每年都有提及。

 

取消奥赛加分,“炒冷饭”而已

 

今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里,有这么一段描述:

 

明确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其实早在2014年,这个文件就出来了:

 

 

来看看今天的文件:

 

 

2014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奠定了新高考改革的核心基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2014年12月,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出台,该政策作为国务院《意见》的补充文件,明确规定,从2015年起,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仅保留英烈子女、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考生等几项加分项。

 

此后每年的三四月份,教育部都会下发一份《关于做好××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之类的文件,同样会在文件里有关于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加分的表述,2018年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以前关注度比较低而已。

 

奥赛的含金量,反而越来越高

 

在此之前,能够获得高考加分的途径多达十余种,奥赛获奖便是其中一种。当时,奥赛在各省的加分政策略有差异,但都是要求省一及以上,加分幅度多为10分或20分;另外,获得奥赛省一奖项,还可获得保送生考试资格,如清华、北大、中科大等,均是接收奥赛省一保送生的“大户”。

 

奥赛生加分(保送)政策取消后,对于地方中学而言,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中学觉得搞竞赛不能直接助推升学,便放弃了;有的中学继续坚持,甚至加大了奥赛培养力度。两三年之后,分水岭出现了:坚持奥赛的中学,考取清华北大的名额越来越多,放弃奥赛的中学,考取清北的名额越来越少,甚至一些原本很牛的中学,日渐走向没落。

 

原因何在?

 

因为清华北大等名校,在录取过程中,把越来越多的名额投向了自主招生。以清华北大为例,仅凭裸分录取的,仅有20%;而在它们目前的自主招生评价体系里,竞赛获奖——几乎成了唯一,不可替代的指标。

 

而奥赛含金量的增加,并不是凭空编出来的,而是高校用实际行动证明的,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明确认可奥赛奖项的高校越来越多,已达近百所(含综合评价录取);

 

二、以前,只有省级一等奖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含金量,而现在,省二、省三同样被广泛认可,包括十余所985高校、绝大多数211高校;

 

三、以前,省一才能加10分或20分,而现在自主招生普遍降10—60分,最高能降到一本线录取。

 

行政管理权下放,让渡高校自主权

 

从高校招生角度讲,一方面,教育部明确提出取消奥赛加分;另一方面,高校自主招生时又明确鼓励竞赛生,甚至掀起竞赛生争夺战,看起来是否有些矛盾?

 

事实上,并不矛盾!

 

高考层面的加分,是一种政策性体现,也就是说,只要你获得教育部认可的加分,便具有的普遍适用性,所有的高校,都必须、强制认可;而自主招生降分,只针对某特定高校而言,也就是说,该降分只局限于本校的特定专业,其他高校并不会认可。

 

回到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里面的三大核心点,“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围绕着三大关键词延伸的“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高校自主选拔试点等,便是新高考改革中的具体要素。

 

取消普适性加分,让渡到个体高校降分,这相当于教育主管部门行政权力的下放,给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这也是国务院新高考改革核心点“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一种体现,高校自主权的增加,必然伴随着主管部门行政权的降低。

 

从分数角度讲,诚如知名教育学者储朝晖所言:相较于2014年前旧高考,总体来说,分数对于升学的效价降低了,就是说考试分数在升学方面作用是降低的,原来完全是凭分数说了算,但新高考不仅仅是看分数,还要看其他方面的评价因素。对于名校而言,增加的“其他评价因素”,至少是在短期内,几乎完全被奥赛给替代了。

 

 

作者:李立勋



30秒免费快速申请

我们会在一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提供专业、便捷的贷款服务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