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支持小微可以做得更多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稳定运行。支持银行开拓小微企业市场,运用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强小微信贷供给能力,加快已签约债转股项目落地。
业内专家认为,当前流动性平稳格局有望持续,有利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保持平稳。同时,金融机构也需要通过提升技术等手段,增强服务小微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开拓小微企业市场。
金融市场流动性稳定
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有利于增强小微信贷供给,已有金融机构尝到了“甜头”。
今年1月份和4月份,央行两次定向降准,其中1月份针对普惠金融实施了定向降准,4月份更是首次使用降准资金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同时,央行6月份以来更为“呵护”半年末流动性,两度开展MLF操作。6月6日,央行开展MLF操作4630亿元;6月19日,央行开展逆回购操作1000亿元,同时开展了2000亿元MLF操作。
“当前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稳定。”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从量上来看,今年前5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7.9万亿元,同比少增1.44万亿元,5月末同比增长10.3%。央行有关负责人认为,这主要是强监管、去杠杆政策效应逐步发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融资有所下降,债券市场融资有所减少。但是,综合考虑季节波动、资产证券化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社会融资增长总体比较平稳。
从价格来看,金融市场利率企稳。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去年底的接近4%下降到3.6%左右。2018年5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72%、2.82%,比上年同期低0.16个和0.11个百分点,年初以来累计下降0.2个和0.29个百分点。
在此情况下,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运用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强小微信贷供给能力。恒丰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蔡浩认为,此举要求央行进一步采用差别化准备金和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增强对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服务能力。
但是,这80%中大多是小微企业。黄益平认为,小微融资难是因为获客难、风控难。大多数小微企业历史较短,数据较缺乏,且没有抵押资产,与传统金融机构风控不匹配。同时,我国征信系统不够完善,服务小微企业难度较大。同时,金融市场也是分割的。正规金融体系利率不高,但非正规金融体系利率很高,小微企业很难从正规金融体系获得融资。
随着金融科技发展,特别是通过海量数据的挖掘,我们对小微金融问题有了一些解决的办法。”光大银行副行长武健介绍,现在通过海量数据挖掘打造模型,同时借助一些应用场景,如生活场景、交易场景等锁定目标小微客户群体,实现银行精准营销和精准定价。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