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TENDENCY

金融科技发展新趋势

发布时间:2021-04-01 作者:康信小额贷款 579次浏览

导读: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要充实反垄断监管力量,金融活动要全部纳入金融监管。金融科技这一“技术活”自然也同平台经济一道被列入重点监管花名册之中。

 

相关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有10亿以上的消费者享受着金融科技带来的红利,涉及领域包括移动支付、银行、保险、投资、消费贷款等。超过3000万小微企业因为金融科技而获得贷款融资,资金焦虑得以缓解。供应链上的企业因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而获得更普惠的金融服务。金融科技的枝丫逐步蔓生至国民经济运行的诸多角落。

 

风险防范、反垄断与有序创新

 

2020年是金融科技强监管元年,2021年,一方面会延续强监管的态势,尤其是在风险防范和反垄断方面;另一方面,金融科技试点仍将深化,为创新保留一定的弹性探索空间。同时,金融开放政策将稳步推进,从而促进国内金融科技的加速发展。

 

风险防范和反垄断将成为2021年两大监管重点。第一,对金融科技的金融风险防范将进一步加强。我国监管层表态,“强调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把所有的金融活动纳入统一的监管范围”,“当前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快速发展,必须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未来“持牌经营”“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将成为我国监管层的普遍共识,金融科技将不会成为金融监管的法外之地。第二,金融科技领域的反垄断将成为重点方向。

 

过去五年,在金融科技领域,我国涌现出一批用户规模大、影响面广的平台型公司,基于海量用户数据,产生了可观的收入和利润。而“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我国官媒在2020年12月的重磅表态,这意味着未来对巨型平台公司的反垄断将持续,可能会通过数字税、加强对平台公司数据的管控和共享等方式,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发展环境。

 

金融开放政策稳步推进,国际竞争将倒逼国内金融科技加速升级。目前,我国已彻底取消了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人身险领域外资股比限制,国际金融机构纷纷进入中国,从而带来竞争的“鲇鱼效应”。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IT投入与国际同行相比还存在差距,金融科技带动的业务服务提升仍有空间。例如,我国券商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占比仍达25%,而美国部分券商已率先实现零佣金,不再单纯依靠通道中介服务赚钱,而是通过金融科技的应用,在高附加值服务,尤其是财富管理和其延伸的上下游业务中竞争优势明显。

 

未来,在国际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之下,我国金融机构将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由技术升级带来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将进一步加速。

 

推进新业态成长成熟

 

经过数年的发展,金融科技多元化参与主体的产业生态格局已形成,同时场景金融快速发展,带动金融无感化服务落地。在国内金融科技的应用逐步形成规模之际,我国金融科技的国际化步伐也将加快迈进。

 

金融科技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持牌金融机构的牌照优势将更加凸显。目前,我国央行体系、大中型银行纷纷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大型央企或行业龙头,也基于自身行业优势布局金融科技,如国家电网的金融科技集团、中国移动的中移金科、顺丰成立的融易链等。与此同时,随着监管层提高了对保险、理财、贷款等领域的持牌要求,市场主体的“野蛮生长”接近尾声。因此,持牌机构或将迎来一段发展红利期。例如,在2020年尾声之际,有两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获得牌照。未来,法人直销银行以开展零售业务为主,可积极介入场景金融和线上流量经营,吸收互联网公司的成功经验,发挥牌照优势,拉近与互联网公司的距离。

 

后疫情时期,我国金融科技将加快迈出国际化步伐。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我国的产业链优势进一步凸显,目前,我国是世界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后疫情时期,全球跨境电商平台需求将更加强劲,非接触生活与非接触金融服务业态将在全球广泛应用。

 

在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十大融资案例中,与购物、支付、跨境结算、汇款、消费贷款相关的有6个。由此带来的跨境电商、跨境高效资金结算、消费贷款、货物担保抵押、融资租赁、进出口企业配套的金融科技服务等,将产生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我国金融科技的国际化必将加速推进。

 

加速核心技术及标准自主可控

 

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对技术演进的要求日益提升,2021年在金融新基建、自主创新能力、技术标准制定上,均会进一步深化。在此基础上,前沿科技或将在金融行业形成某些细分领域的颠覆式创新。

 

金融新基建将成为夯实金融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底座。2020年3月,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提出金融基础设施是指为各类金融活动提供基础性公共服务的系统及制度安排,在金融市场运行中居于枢纽地位,是金融市场稳健高效运行的基础性保障,是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和强化风险防控的重要抓手。

 

纵览全球,伴随数字经济的发展,当前已有不少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和商业组织纷纷加入了金融新基建的角逐,在金融资产登记托管系统、清算结算系统、交易设施、交易报告库、重要支付系统、基础征信系统等基础设施方面持续推动新技术的应用。金融业新型基础设施必将对各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创新带来深远影响,成为各国金融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基础,从而成为全球竞争力战略高地,各国亟须通过各类科技手段提升系统能力,深入推进金融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

 

技术标准不断完善,我国金融科技标准将呈现双循环发展格局。从国内来看,我国已形成《金融科技发展指标》的金融行业标准及系列测试规范,包括《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测试规范》《金融科技创新安全通用规范》《金融科技创新风险监控规范》等。

 

预计2021年我国金融科技标准在数据资源开放、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方面不断完善。从国际来看,我国也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通过加快先进适用国际标准的转化,探索双多边国际互认形式和境内外机构联合研究机制,提升我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例如,扩大“一带一路”金融科技标准交流“朋友圈”,加强金融科技标准的双向交流,提升在移动支付、数字货币、绿色金融等国际标准制定中的影响力,促进中外标准体系融合发展。

 

金融科技活动平台化

 

金融科技是一种解决方案,那么最佳的承载形式便是平台化。即一家机构提供基础设施,多家机构在平台上协作,形成一个稳固的多边生态系统,以保障金融服务的高效和安全。

 

平台化与网络效应有机连接,最终金融服务涉及环节的每个市场空间培育出高质量的平台型机构。更明确地讲,基于分工的不同,金融科技领域会产生不同的平台型经济体,以多边生态系统形式保持竞争力,并对外提供服务。



30秒免费快速申请

我们会在一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提供专业、便捷的贷款服务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